22 4月 2006

超越左右的「第三道路」

從上一篇文章《烏托邦》的回應中,引發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福利國家在當今世代還可行嗎?」

事實上,那種依靠不斷提高公共開支來干預市場運作的「大政府」舊左派思維,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石油危機開始就已遭到世人唾棄,所以「福利國家」在今天的具體定義,我覺得應被視為一個「社會投資國家」。這概念由英國著名社會學家紀登斯 (Anthony Giddens)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所提出,乃其「第三道路」 (The Third Way) 主張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第三道路」意指在傳統政治光譜向「左」走的共產主義與向「右」走的自由資本主義兩條道路以外,嘗試尋找一條中間偏左的新出路。就福利政策而言,「第三道路」一方面主張摒棄舊左派對計劃經濟的迷戀,另一方面承認自由市場的作用,透過增加市場彈性及加強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來促進國家經濟領域創造財富的能力,藉以把自由經濟體系下因市場失衡而造成的不平等減至最低。換句話說,「社會投資國家」著眼的不再是如何把一個餅分派予不同需要的國民,而是如何增加餅的數量,讓更多國民受惠。

因此,在這套理論下,實行「福利國家」制度的可行性,除了取決於社會財富的分配效果,更重要的其實是政府在經濟產業政策上的角色和定位,所以要說服國民接受向弱勢社群提供比自由資本主義社會較為優厚的福利,就先要確保國家經濟能夠持續地穩步發展,但正正就是這個死穴,令起初曾有短暫榮光的「第三道路」,在2000年左右卻開始在歐陸失勢。

究其原因,在歐盟進一步開放和全球化的浪潮下,本土國民歸咎於大量移民的湧入,導致就業市場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同時犯罪率和社會不同族群間的分化又轉趨惡化,經濟增長又未見起色,選民自然會對提倡「第三道路」的政黨投下不信任票,最終在三數年前右派成功反撲,於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重奪政權。

從理論角度來看,「社會投資國家」這個概念的確非常吸引,亦是社會主義者在全球資本主義浪潮的局限下,一次作出自我修正的漸進式更新,但如何將其付諸實踐,特別是如何理順福利政策與經濟政策的結構性矛盾,仍須一段長時間去探索。

6 Comments:

At 23/4/06, Anonymous 匿名 said...

第三條道路只是左派政黨向右調的借口,在八十年代尾至九十年代初社會經濟面貌已與六七十年代左派做莊時大有分別,當時列根和戴卓爾主義大行其道,左仔要重新掌權,必須大幅修訂本身立場,向右調就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實為向現實低頭,向他們的理想妥協,減少政府干預,強調市場功能.
第三條路走不通,取而代之可能是偏激的右傾政黨,他們排外,主張種族主義,近年在西方國家興起,支持者多是失業工人,他們的飯碗被第三世界的工人搶走.

 
At 23/4/06, Blogger John said...

其實「第三道路」俾人批評得最甘既地方,正是其嘗試把左右兩派優點盡收其中的做法,欠缺堅實的理論基礎。

歐陸保守大右派的抬頭,某程度歸功於當地國會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令到高舉偏激種族主義旗幟的排他性政黨不但仍有立足之地,更有機會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其實我都有諗過,如果香港有一個採納相近偏激路線,強調香港優先既政黨出現,響現時只要幾個百分點選票就有機會殺入垃圾局既情況下,分分鐘俾佢偷到雞,到時就有好戲睇。

 
At 23/4/06, Anonymous 匿名 said...

新保守主義的另一形式是政教合流,即是布殊所屬的新福音教派,面目可憎,吋到爆,希望西方國家的左仔能振作,民主黨希拉利勝出,教訓這班保守的基督徒.
香港的政黨就像玩泥漿摔角,對錯難分,以前覺得正義的政黨變得無能,死守教條,鐘意鬥氣,分化,以覺得見風轉舵的政黨現在也跟了個好老闆(曾蔭權,胡錦濤),應該不會太差瓜?

 
At 26/4/06, Anonymous 匿名 said...

Junk腥:

節錄一些芬蘭的教育理念:
芬蘭教育開放給全民,讓每個人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機會,從學前教育到終身教育都有平等的機會,讓每個人都能順利進入知識領域。

1998年芬蘭新訂的基礎教育法裡,明確的說,九年義務教育目標是:「教導兒童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成為熱愛生活、樂於探索、有基本知識和技能、有道德的社會人。」

芬蘭能力最強與最弱學生之間差異為所有國家中最低;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對芬蘭學生表現的影響為所有國家中最小;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亦是所有國家中最小。

以上點滴看似匪夷所思,點解我社會精英層要同你呢啲草根層一齊接受教育呀!我優雅過你咁多!我有錢過你咁多!唔公平啦!

其實教育所影響的是對人力資源和技術勞力的供給與需求,如果社會上新的技術、理念缺乏高程度的使用者,一切都將是枉然。什麼政策,什麼主義,什麼左中右的成功與否,萬變不離其中,一言以蔽之曰:人。

就正如福利社會會否「車毁人亡」,就要睇下班受眾夠唔夠班。當你見到一個社會民智未開,搭車時一班人作出激烈的肢體碰撞再撞閘衝門為爭一個位坐一個站慌死蝕底;食自助餐時好似打枱波咁一Q清袋滿載而歸創出最高度數令競爭者空手而回踢住石仔咁走...芬蘭可能係一個所謂特殊例子,亦有人話係時勢造英雄。無論英雄造時勢,又或者係時勢造英雄,起碼都有個「英雄」夠膽行咗出黎用心咁「教育」班受眾。

當你見到而家o既「英雄」係一個「孤獨的推銷員」,又或者係一個「(自詡為)政治家」,個心唔涼咗一截都有半截...橫豎都係得啖笑,(如果有得揀)或者周星馳會演繹得更好笑...無論左中右都好,作為一個推銷員,條路愈難行,就愈要用心去行,絶不可心存僥倖,共勉之。

P.S.手機號碼依舊,有如反動思想依舊。

 
At 26/4/06, Blogger John said...

陳團:

目前香港社會面對既分化,唔再局限於精英-基層既二元階級對立咁簡單,反而基層之間既分化更令人擔心:低下階層當中,有手有腳搵八千一個月既,會不忿個班坐響度反而有一萬一個月既領綜援人士。

呂大樂講過,以前香港人既心態係「唔阻你發達」,而家既心態已經變成「點解要俾你發達」,問你怕未?

 
At 26/4/06, Anonymous 匿名 said...

絶對同意,問題變得複雜嚴重.但簡單黎講,精英-基層既二元階級對立已經變為形而上既思想埋o係香港人既心目中,基層既人都會覺得自己係精英:本土出世既人會覺得自己係精英新來港人士係基層,有手有腳搵幾千一個月既會覺得自己係精英坐響度反而有一萬一個月既領綜援人士係基層,某些坐響度反而有一萬一個月既領綜援人士又會覺得自己係精英而果啲辛辛苦苦捱生捱死都係搵得幾千一個月既係基層.

當我大中華同世界接軌,一班思想,成長背景截然不同既人進行更緊密接觸後,所產生出既茅盾,再加上錯配既政策,一味搞好經濟社會就會自然好同變得和諧,然後好專注咁推出一系列既救市措施,忽視其他應有的配套.令所有人覺得有錢等如精英,成功,有品味,再精密計算點樣去付出最少而攞得最多,忘記生存既目的,忘記生活應有的質素(quality of life),忘記發財後應該立品...

功利主義,福利主義,任何主義都有佢既優點同缺點,亦有佢存在既價值.某些偏激觀點既出現源於被完全打壓.還記得我恩師鬼雄既教誨嗎?過猶不及,陰陽剛柔,不可一有一絶無.

某啲香港人最大既問題係憎人富貴厭人貧,唔識敬業樂業,不懂何謂生活質素.點解會咁?可能係冇人教唔聽教唔受教又或者冇人識教唔願教你死你事咪煩我...

世界上最大既問題係將簡單既野複雜化,利用資訊不對稱同埋好多好多艱澀難明既專有明詞去嚇唬你去保護自己,捍衛自己既所謂專業,講到尾又係人性既表現.

好多人話世界唔公平,諗深一層,世界而家都仲係公平架,人人都要食野同痾屎,人人都要死,我地既終點站都係一樣.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