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有著如此全面的國民福利:
- 產婦在嬰兒出生後可得到嬰兒用品包裹或現金津貼,並享有263天產假,其間得到相等其66%的工資補助;
- 每個家庭的孩子可每月領取生活津貼直至17歲,單親家庭更可得到額外補助;
- 每個學生 (包括外國留學生) 在大學學士程度前均可享受免費義務教育,中小學實行每班人數少於20人的小班教學,並每人每日奉送乙份免費午餐,而大學生則享用每月相等2,500港元的學習津貼,並可按家庭狀況有所增加,同時亦有低息貸款以供選擇;
- 失業人士可領取基本失業補助金或與其原有工資掛鉤的補助;
- 所在國民均享有醫療保險待遇,普通病人購藥只須付藥價的50%,患有重病或長期病患者更只須付藥價的25%,甚至全額補助;
- 工傷者可得到全額藥費補助,養病期間更可繼續領取全額工資;及
- 所有年滿65歲的長者均有養老金,退休者更可額外領取相等原有工資60%的職工退休金。
與此同時,這個國家也有著如此高昂的稅率:
- 勞動人口的薪俸稅率及社會保險金徵收率合計為工資收入的44.2%;
- 消費稅稅率為28%;
- 資本收益稅稅率為22.9%;及
- 各種稅收合計佔每年國民生產總值 (GDP) 的46%。
換句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國家用國民繳交的高昂稅收,藉以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全包宴,你願意到這個「福利國家」居住嗎?
這個國家叫芬蘭,是一個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福利國家」。
我不否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因為這的確是促進社會和經濟向前走的動力,但任憑一個經濟體系如何成熟,我始終相信社會上總有競爭的失敗者。一個理想的國度,每個國民都應有著一份「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文主義精神:經濟能力較強的一群,透過政府把稅收作出社會資源再分配,藉以支持一套全面而平等的福利保障制度,無分彼此,令所有國民受惠。「今日我搵多d咪俾多d囉,第時老左班後生既又會養返我轉頭嘛」,學《大鬧廣昌隆》既大隻廣話齋:「幾好丫!」
一個地方,如果只一味強調個人能力和責任,是很冷漠和恐怖的。她的冷漠,在於對別人的不信任;她的恐怖,在於對別人欠缺一顆包容和關顧的同情心。
試試易地而處,將心比己,世界自會變得不一樣。
延伸閱讀:
6 Comments:
從法國青年騷亂,抗議針對青年人的新勞工法,就知道福利主義已經玩完.
美國強調資本主義,完全的自由化,但歐洲的福利主義根深柢固,結果美國經濟欣欣向榮,歐洲卻死氣沉沉,無論喜歡與否,總要以美國為馬首是瞻,才有出路.
法國的新勞工法會為青年人創造就業機會,他們的福利減少了,但只會是低薪工作,因為青年人為難累積經驗.長遠會使整體法國青年的競爭力提高.
福利是易放難收,從法國青年的反應可見一斑,福利養賴人,加上全球化和互聯網,企業可搬到其他成份低的地方,人口老化使工作人口減少,完成市場化的國家的競爭力勢必超越福利國家,就連日本的終生僱用制消失,無論如何這是現實,總要接受,那管是多殘酷.
唉,只要想想香港以往的經濟果實是怎樣孕育出來,就不難明白社民主義的左翼思想(我認為這形容更貼近現實)為何從未受到認同。
香港人多年來在資本主義的充分啟迪下,早已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競爭遊戲當成唯一的生存法則,但,這種生活會快樂嗎?一齊玩唔係開心d咩?
香港的房屋署令低下層受益不淺,真是發展中國家的福利主義,港人飲水思源,也要多謝麥理浩的十年建屋政策,助他們脫貧,港人看不起福利政策,其實有點不對,只要住過公屋,也是受益者.
反而領匯上市象徵著公營部門私有化,就可看出左翼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已經破產.上市後股價被大鱷炒得大起大落,領匯高層怎能不看他們的面色,公屋商場的租金勢必與市場掛鉤,日後只有大型連鎖店才能在公屋生存.
今個星期的「細說名城」又係講芬蘭, 我覺得因為有福利主義既關係, 免費大學教育令國民教育水平高, 又唔使好似香港學生咁, 讀大學揀科多數偏向為實用為搵錢多過為興趣, 好多學生讀個科自己都未必鍾意, 讀完出黎又做一d自己唔鍾意既工, 其實都幾悲。
工作方面, 芬蘭人唔似香港人, 一味只向錢看, 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發展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所以佢地創意工業發展好蓬勃, 睇埋延伸閱讀的文章, 先知芬蘭原來係全球競爭力第一國家, 都幾意外。
年前有一調查結果, 香港人係全世界上最唔快樂既人。因為香港人既思考模式太功利主義, 好似結婚買屋成家, 香港人既費用幾乎係全世界最高。年青人普遍打工月入一萬幾千, 向前望唔知幾時至有自己憧憬既有車有樓生活水平, 工作上日日做足十小時向上爬, 連娛樂空間都不多。思想狹窄, 一味向錢看, 缺乏人文主義等…其實香港人真係唔多快樂。前幾日睇「星期二檔案」講而家父母點樣迫子女讀書學乜學物, 連個父母自己都覺得咁迫d子女其實都唔開心, 不過為左要練贏其他小朋友, 第時望做精英都冇計。新一代小朋友在這種環境教育下長大, 細細個已要實行物競天擇, 勝者為王, 適者生存既思考模式。「求學不是求分數」? 咪玩啦, 睇下宜家d「補習天王」幾發達。教育仲係咪教育, 定係只係汰弱留強既指標? 傳統「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既人文精神日漸消失, 「仁義禮智信」係用來搵把口講o家咋。
想到這裡, 忽而好羨慕芬蘭人快樂無憂既生活, 香港人好難可以明白這種生活究竟係點樣, 甚至香港人可能從來冇諗過自己係可以揀自己鍾意既生活模式來生活。不過社會環境就係咁塑造我地出o黎, 經濟起飛, 但人民素質下降, 做成不快樂的香港人。我寧願付出四成工資做稅額, 換番無憂既生活模式, 如果我地有得揀的話。
好認同拾義妹既講法。我都對太功利主義既社會反感,更加對一d只係識得向錢看既人反感。我指既唔係搏命搵錢既人,而係所有野都用錢去衡量既人--如果人地屋企係有錢既,就黐埋去;唔係有錢既,就睇唔起;睇下你身上面有冇名牌,有就即刻去識,冇就唔好過黎。 我發現好似幾多人都係咁,咁樣真係好唔健康,乜一個人既思想人格叻唔叻所有所有,就係可以用一個錢字黎衡量的嗎?!! 就連一個政府都係向錢看,向商家佬看,不理平民打工仔死活的時候,真係好悲哀。唔想超時工作去尋求自己興趣嗎?你想冇左份工呀?邊度有錢俾你繼續去追求呢d野; 搵錢保住份工嗎?你就未必有時間去做你想做既野。 有時覺得都難怪一d人唔係好留意時事新聞,佢地可能連休息既時間都唔係好夠,仲點去留意世界大事呢? 非人生活…
其實板主都應該知道呢一個只係一個烏托邦, 呢個世界會有幾多個可以好似芬蘭咁成功嘅福利國家? 現實唔一定係我哋唔想"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只係有能力嘅我哋今日俾40%人工去培育青年人之後, 是否代表佢哋一定會好好發展自己, 然後輪到佢哋供養番退咗休嘅我哋呢? 定係佢哋只會好似法國青年咁當所有福利都係 "奉旨", 為佢哋創造就業機會就走去騷亂呢?
發佈留言
<< Home